圖為1984年,賈謙(前排右一)在保定參加學習期間與同學合影。 李江帆 攝圖為賈謙老人退休之後開了一塊菜地。 李江帆 攝
  中新網阿拉爾9月17日電 (耿丹丹李江帆)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,有一位來自甘肅的73歲老人賈謙,他年輕時來到兵團屯墾戍邊,從最苦的時代走過來,如今在這裡扎根生活。9月16日,記者採訪他時,他這樣說道:“人的一生充滿了辛酸坎坷,有些讓我們難以承受,但這就是生活,只要足夠堅強、不偏不倚的走下去,經歷過了就什麼都平淡了。”
  老人告訴記者,1965年,還是戰士的他從中國的東南角福建駐地隨軍換防,三個月後輾轉來到了萬里之遙的西北方---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參加軍墾建設,擔任連隊指導員,沒想到自己在新疆扎下了跟,並且一獃就是50年。
  賈謙老人向記者回憶起那個年代的點點滴滴。1968年,賈謙帶隊參加農業生產,一位知青在勞動中忽然病發,他得到消息後,將自己的當時的全部家產400元錢給了這位知青去治病。老人說:“那一年工資是每個月35.52元,這400元是我一年的全部收入,六年後,這位知青登門還錢我才想起這件事。”
  70年代末,來自上海的知青開始大批返城。賈謙老人說,那時經濟緊張,他就盡自己所能給予這些知青們幫助,他手下的一位大齡女青年要回上海路費不夠,他拿出30元錢給老下屬。賈謙告訴記者,這位女知青當時很感動,走之前把自己的床鋪板子拆了,給自己做了一張飯桌,這張飯桌他至今還保留著。
  賈謙對記者說,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,他的下屬們大多數都回去了,但是戰友情卻依然維繫著。2011年,他應老下屬們的邀請去上海旅游,在上海的20多天時間里,賈謙到哪兒,下屬們就跟到哪兒。賈謙至今還記得當時的場景,“當時上海站不讓進站接人,我的幾個老下屬死活不願意,跟人家工作人員發生了衝突,都一頭白髮了,還跟人家年輕人爭個什麼,”當賈謙踏出車門的那一刻,兩位來接站的老下屬不顧年事已高,從百米之外跑著過來,和賈謙抱在一起。“在返回新疆的那天,上海下小雨,但40多名白髮老人還是從上海、杭州、香港等地趕來為我送行。”賈謙老人說著說著已經熱淚盈眶。
  如今,73歲的賈謙老人早已退休,但他依舊堅持著部隊留下的優良傳統,在他居住的平房前,他親自開了一塊菜地,花生、蠶豆、豇豆三種作物分的清清楚楚,跟部隊里站軍姿一樣,橫豎都是一條直線,閑暇時間,賈謙就在這塊菜地里除草、鬆土,用他的話說是活動活動老骨頭。
  閑暇時間,賈謙也會去寫點個人回憶錄和隨筆,記錄自己在兵團工作和生活的一些思考,在採訪中,他告訴記者,這幾天散步的時候,看到不少平房上還堆著很多柴火,就想以這些柴火為素材寫一篇關於連隊生活的回憶性文章,名字都想好了,就叫“一把柴火”。  (原標題:從東南到西北 73歲老兵扎根新疆兵團50年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k53nkvot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