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重慶1與18日電(劉相琳)“讓愛心得到積蓄、讓積蓄得到回報、讓回報激勵愛心。”18日,在此間舉行的重慶市政協四屆二次會議上,重慶市政協委員、長壽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彬旭建議推行養老“義工銀行”,為有老年人的家庭解決問題的同時,減輕社會和政府負擔。
  據調研,截止2012年底,重慶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584萬,占該市總人口的17.46%。重慶市老年人口呈現比例高、增速快、高齡多、社會養老負擔重的特點。隨著老齡化急劇加快,傳統的靠子女為老人養老送終的家庭養老模式漸入困境。
  “‘義工銀行’是探索第三方養老模式的一個新嘗試,它是記錄義工服務的重要載體,用來記錄服務的具體項目和時間,每次做了相關服務,就可以記錄下來。”李彬旭告訴中新網記者,在“義工銀行”里,愛心可兌換成虛擬貨幣,讓擁有“義工貨幣”的人在需要的時候“購買”服務和幫助。“義工銀行”養老模式既考慮了經濟承受力,又滿足了老年人重視家庭及鄰裡情感歸屬的需要。
  目前,社會各界對“義工銀行”的認識程度不夠。李彬旭建議,加大“義工銀行”養老知識的宣傳普及,有效利用義工資源在全社會建立起一種互幫互助、愛心奉獻的良好社會風氣,進而加強這種新型養老模式的建設。在規劃建設“義工銀行”時,要對區、街道區域內的老年人口比例、老年人養老需求、各類服務機構數量等多方面情況進行綜合評價,再根據場地、資金等因素制定“義工銀行”網絡的建設規劃。
  “‘義工銀行’養老模式僅靠政府公共財政的投入是不夠的,還應爭取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。”李彬旭說,在該模式發展過程中,政府仍占主導地位,但不參與到具體事務中去。因此,政府在搭建平臺的同時,應主動和企業、社會組織合作,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推動“義工銀行”的運作和發展。在義工服務內容上可形式多樣,醫療、文娛、家政等均可納入,在滿足老年人各方面生活需求的同時,提高社會對“義工銀行”養老模式的重視程度。
  此外,李彬旭還建議“義工銀行”加強與已有養老模式的聯繫與互補,建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、“義工銀行”養老模式為依托、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各具特色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,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更完備的基本保障。  (原標題:重慶政協委員建議推養老“義工銀行”破養老困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k53nkvot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